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>人大要闻>工作动态
分享到:
汕尾文旅立法一周年,成绩单亮眼→
  • 2025-04-28 17:57
  • 来源: 南方+
  • 发布机构: 市人大办
  • 【字体:    

2024年1月1日,《汕尾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正式实施。《条例》实施一年来,汕尾以法治之力突破文旅融合发展瓶颈,在文旅资源开发保护、营商环境改进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,以创新驱动激活多元业态,交出了一份文旅强市的亮眼成绩单。

2024年,汕尾市接待游客952.76万人次,同比增长15.1%;实现旅游收入(游客旅游总花费)103.3亿元,同比增长16.7%。汕尾不但入选“春节假期城市入境深度游客量TOP20”榜单,还在暑期港人内地旅游最受青睐目的地排行榜和暑期“亲子游”热度飙升榜中排名全国第6,暑期、国庆接待游客量均创下历史新高,城市文旅“咖位”步步高升。

法治筑基

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双提升

《条例》实施以来,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“规划引领+机制创新”双轮驱动,构建了“政府统筹、部门联动、区域协同”的综合协调机制,在硬件基础与软件服务等各个领域持续发力。

——景区建设稳中求进。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来汕尾的首站打卡点无疑是长沙湾服务区,其“蓝鲸天幕”外观实力圈粉,被誉为“广东最美服务区”。通过打造非遗文化展馆、地方大戏楼、汕尾特产直营店等特色空间,联动周边“长沙古炮台”“鹭鸟天堂”“长沙夜雨台”等景点,打造集休闲、娱乐、旅游、消费于一体的高速驿站,今年清明假期单日人流量达9.7万人次,成为“交农文旅商”融合发展示范性服务区。

此外,汕尾稳步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,去年大湖滨海生态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新山红色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目前,全市18个A级旅游景区、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蹄疾步稳,像陆丰玄武山、海丰红宫红场等7个4A级景区,吸引广大游客慕名而来。

——乡村文旅遍地开花。为了更好地推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落地见效,汕尾重点推进乡村文旅建设,水唇镇、碣石镇分别成功创建省文化和旅游创先级特色镇、入库级特色镇,海丰高螺村、城区晨洲村、陆丰石寨村等6个村创建为省特色村。

抓住“过夜客”经济增量,汕尾扎实推进乡村民宿(乡村酒店)建设,目前全市住宿业达750多家。其中,海纳金滩民宿小镇被评为省金宿级乡村民宿,荷塘观芸酒店、甲子金濠酒店被评为省银品级乡村酒店。全年住宿业入住率预计同比增长11%,营业收入增长14.65%。

——体验服务创新升级。为了更好地迎接八方来客,汕尾精心打造精品线路,整合红色、滨海、美食、非遗等文化旅游特色资源,编制“绿美汕尾、美食养生”“缤纷汕尾、海陆丰饶”汕尾春季、秋季美食之旅线路,入选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。

此外,汕尾还积极探索“滨海+”文旅发展路径,在2024年国庆期间推出龟龄岛、江牡岛和伏羲一号等“跳岛游”线路,带领游客畅享海风、眺岛赏鸥,领略不同的山海风情。

融合创新

文化赋能多元业态

在法治推动的基础上,汕尾深挖“红蓝绿古特”资源禀赋,推动文化和旅游、农业、非遗、康养等深度融合,以文化赋能多元业态。

——假日经济欣欣向荣。过去一年,汕尾先后举办旅外音乐家新年音乐会、“非遗过大年·文化进万家”非遗展示展演活动、“坐着高铁来赶海 山海湖城探非遗”系列活动、“5·19中国旅游日”活动、海洋舟海胆美食嘉年华、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汕尾非遗宣传活动、“向大海出发 遇见好玩汕尾”系列等文旅体活动,充分激活节假日的消费引擎。

——农文旅出新出彩。汕尾重点突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,以甘薯、丝苗米、生猪、荔枝、油柑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导,以陆河青梅、陂洋菠萝、莲花山茶等多个特色产品为培育重点,让特色农产品走进游客餐桌。此外,汕尾持续擦亮“天下海鲜、汕尾领‘鲜’”品牌,组织2024年汕尾海鲜北京、深圳两场推介会,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伴手礼转化,着力延伸融合农文旅产业链。

农文旅融合离不开营销策划推广。汕尾举办庆祝2024年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暨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“鹭影渔乐”特色赛等活动,相继打造了开渔文旅活动暨海产品交易推介会、“咖啡+文旅”系列活动、“浮日扬帆”计划等,同时大力推进二马路、县(市、区)美食街等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点建设,将“红蓝绿古特”等元素融入活动中,这是汕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
——公共文化服务提质。投资约4.7亿元的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,包括建设汕尾市博物馆、文化馆、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,预计今年11月中旬将办理竣工验收。基层文化设施也在全面升级。汕尾43个乡镇(街道)文化站经省级评估定为达标站,达标率为82.69%,重新改建4个乡村公共文化空间。同时,汕尾也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和宣传推广活动,2024年共举办49场活动,参与人次超5500,营造“书香汕尾”的浓厚阅读氛围。

——非遗文化守正创新。汕尾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成绩斐然,如西秦戏《麒麟夺锦》剧目获得广东省艺术节二等奖,并入选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名单,汕尾市非遗展示馆展陈项目建设,现已开启馆内施工和策划展品等工作。此外,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认定工作稳步推进,预计将增加市级项目30多项,鱼丸、猪油糖、菜粿、重糕粿等一批群众喜爱的传统美食将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汕尾还着手非遗项目的档案收集和整理,全面收集9个国家、3个省级、75个市级非遗项目的资料,共征集地方戏曲剧本303本(套、册),其中128张西秦戏脸谱已整理成《粉墨千秋 海陆丰西秦戏脸谱集》,预计今年将出版。

——文物全面保护利用。汕尾全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,已全面进入实地调查阶段。目前,汕尾共实地调查文物数量611处,其中复查502处,新发现文物109处,复查率为65.79%。

此外,汕尾为10多处国家、省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修缮服务,完成红宫红场旧址—红台(国家级)、彭湃烈士故居、德辉楼一期、田墘红楼(省级),共青团海陆丰地方委员会旧址、丘东平故居、凤山祖庙(市级)等7处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。

招商引资

让产业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

为了进一步激活文旅产业活力,汕尾始终坚持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,先后组织到香港、澳门、南京、武汉、昆明、贵阳、成都、重庆等地,开展文旅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,全面展示汕尾优质文旅康养资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汕尾还举办抖音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文旅助力行动之粤东文旅共创营活动,发动本地文旅企业全面开展“广东DOU是好风光”乡村文旅助力行动,借助抖音平台培育本地文旅企业,引导文旅消费,促进拉动本地旅游收入。

从“法治破题”到“融合共生”,汕尾以《条例》为纲,书写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接下来,汕尾将始终坚守继续推进2025年文旅工作提质增效,抓好重大文旅项目开发建设,创新培育多元文旅业态,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2018 (C)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办  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02号   粤ICP备06091199号
网站地图   

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汕尾市人大网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汕尾市人大常委会”门户网站,是否继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