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响应全市基孔肯雅热防控“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”部署,破解留守老人“舍不得清杂物、易滋生蚊虫”的防疫难题,陆丰市甲东镇各级人大代表主动创新履职方式,化身“废品收购员”上门“以钱换物”,既清除蚊媒孳生地,又暖了老人心,让基层防疫既有“力度”更有“温度”。
防疫遇“心结”,老人物件“舍不得”,蚊虫隐患难清除
甲东镇各村留守老人居多,不少老人习惯囤积纸皮、塑料瓶等废品,有的瓶罐积着雨水,成了蚊虫产卵的“温床”。“这些纸皮我攒了大半年,能换几块菜钱,扔了可惜!”新兴村李阿婆的话道出了多数老人的心思,即便代表上门宣传“积水招蚊、易传疾病”,老人们要么连连摆手,要么悄悄把门关上。

杂物清不走,防疫就卡了壳。基孔肯雅热防控“清除孳生地”的要求,在老人们的“舍不得”面前难落地,如何既尊重老人生活习惯,又切断蚊虫传播链,成了人大代表履职的“心头事”。
代表主动破题,化身“收购员”,零钱换走“隐患堆”
“硬劝没用,得顺着老人的心思来!”几次碰壁后,陆丰市人大代表蔡瑞锋主动琢磨对策:老人们舍不得扔,核心是“怕吃亏”,不如由代表当“收购员”,按市价收废品,既帮老人变现,又能清杂物。想法一定,代表们立刻行动。蔡瑞锋、陈武强等市代表提前兑换大量1元、5元零钱,镇代表陈振华、李伟权开着货车逐村上门;遇到行动不便的张阿婆,代表们撸起袖子帮着搬纸皮、清角落积水;碰到不理解的老人,就蹲在门口递上零钱,指着积水瓶罐耐心讲:“阿婆您看,这水里的小虫就是蚊子幼虫,清了这些,您在家就不怕被叮生病啦!”

货车后斗渐渐堆起纸皮塑料瓶,老人手里的零钱攥得紧实。“没想到代表还上门收废品,钱拿到了,家里也亮堂了!”看着清理干净的院坝,原本抵触的李阿婆,主动把藏在床底的空瓶抱了出来。
民心随暖动,从“要我清”到“我要清”,防疫防线更紧实
如今走进甲东镇各村,许多留守老人房前屋后的“废品堆”没了,积水坑成了“放心地”。更让人暖心的是,老人们的态度变了,越来越多老人主动参与防蚊行动,有的还当起了“宣传员”,提醒邻居及时清理杂物,主动带动邻居参与环境整治。


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就得帮群众解‘揪心事’。”甲东镇人大代表用“接地气”的创新实践,既打通了防疫“最后一米”,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。这场“零钱换杂物”的行动,不仅清除了蚊虫隐患,更让“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承诺,化作了老人手中温热的零钱、干净的院落,为全市基孔肯雅热防控筑牢了基层“民心防线”。
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
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02号
